量化交易在近期为什么这么火爆?量化私募为什么受到追捧?答:量化私募的火热本质源于近两年持续的赚钱效应,尤其是今年的结构化行情,股票量化相关的策略环境比较友好,叠加持续的高额市场成交量,以指数增强为代表的量化产品业绩也比较亮眼,良好的投资体验引来大量的新增资金。另外,量化策略的投资人机构化比例也在逐渐提升,投资人对策略的了解也越来越深,FOF产品也增加了对量化的配置比例,同时高换手的特征也让券商将量化产品作为拉动市场份额的主要工具。答:我司一直密切跟踪市场的各类策略,量化策略也是我们比较看重的策略大类,我司的投资框架采用基本面研究+基金研究双轮驱动的模式,不仅会对管理人进行研究,还会对未来策略前瞻性进行分析,不同的子策略有不同的适应行情,子策略的选择完全从整体投资决策出发,没有主观的偏好。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FOF产品配置了一定比例的量化策略。而该类策略的优异表现也为组合提供了不错的收益贡献,通过多策略的配置将组合整体波动控制在较低水平,未来我们也会持续进行关注。答:根据我们自己的估算,国内量化交易占比在20%左右,我们认为量化策略的占比提升实际上是有利于提升市场定价效率和活跃程度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市场长期波动率。答:量化策略的风险可能在于策略的同质化,尤其在极端行情时候,量化策略的集体调仓,会对市场的趋势有一定强化作用,这一点在海外市场也普遍存在。答:量化的本质是赚取市场定价偏差和流动性的钱,量化策略的繁荣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定价的合理性,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主观投资更多的是赚取长期价值发现的钱,两类投资都是成熟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另外,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主观多头管理人引入了算法交易的团队,来提升交易效率,有些量化的管理人也在基本面因子的挖掘上投入很大,主观和量化的融合可能也会是行业的趋势之一。答:过去五年,中国的量化行业高速发展,从中美两国的对比来看,我们的量化交易的占比还相对较低,容量远未达到上限,未来还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答:从长期来看,随着量化规模扩张和市场有效性逐步增强,市场的超额收益未来一定会逐步下行。管理人从高频转向低频一方面是管理人发展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市场有效性提升的体现。我们认为低频量化不代表低收益,主观多头本质上也是一种低频的投资策略,低频策略更多需要平衡好收益和波动性的矛盾。答:资管新规之后,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趋势不可避免,量化策略能够给广大投资人提供新的配置工具,也利于财富管理的转型。同时量化管理人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上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这些技术向前发展。国内量化策略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如何看待未来前景?答:目前国内量化发展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相比成熟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优秀人才的不断加入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未来量化行业一定会更加繁荣,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大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