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专访徐刚:风险收益合理的中低风险资产供应不足
来源: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93837?full=y&archive 发布时间:  2021-09-07

FT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


2021年初,中国资本市场的八位大佬联手“创业”,他们包括明晟东诚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创始人徐刚,淡水泉的赵军、千合资本的王亚伟、正心谷的林利军、源乐晟的曾晓洁、拾贝的胡建平、煜德的靳天珍、睿泉毅信的吕一凡。

徐刚先生于近日接受FT中文网的专访,期间他就“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未来重点”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发展趋势”以及“FOF投资逻辑和适用人群”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独家见解。


徐刚.jpg

以下是采访实录整理:

FT中文网:从去年的“蚂蚁事件”到近期“滴滴事件”、“双减政策”以及“精神鸦片”,如何看待近期行业的变化?


徐刚:对于中国政府近期的一系列监管举措,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所谓的创新型互联网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主要体现在其规模体量上,而且这些公司基本都分布在零售业中。我曾经做过测算,中国零售业中的大公司几乎全是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等,而实体的零售企业现在已经占到非常小的份额。相比于中国,美国现在的零售行业,除了亚马逊“比较抢眼”外,其他的几乎都是传统的零售行业的公司。

再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中国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零售行业市值已经占到整个中国股票总市值的15%左右,而美国,即使亚马逊在美股市值排名前五,但美国零售行业公司的市值也只占到5%左右。

有鉴于此,我的观点是: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较大,而且它们几乎都属于服务创新型企业,只是把传统的线下服务业通过新技术手段搬到了线上。而美国的互联网经济中,亚马逊、微软诞生并推动了云业务,之后贝佐斯还涉足火箭;谷歌诞生了人工智能(Facebook也参与其中);苹果和特斯拉本身就是做硬件;所以说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基本上都是逐步从模式创新走向了制造业的创新。

二是,从国家战略高度看,近几年中国的产业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供给侧改革,其目的就是避免走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老路。因此,中国从产业政策上强调实体经济、制造业,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

而我也认为,中国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其实人才储备很强,通过多年发展也形成了资本沉淀,只要重拾创新精神并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相契合,应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不应也不会仅止步于模式创新的经营业态上。

FT中文网:7月份中央政治局经济会议中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您如何看待这一结论?


徐刚:中国政府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其背后对应的则是有序。什么是有序?资本参与到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受到政府监管且支持的行业中就是有序扩张,相反,不符合的就可以视为无序扩张。其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

FT中文网:如何看待最近外资的净流出现象?人民币资产是否还有吸引力?


徐刚:我个人认为,既然外资想在中国获取投资回报,他们就得遵守这里的规则。从未来的更长角度看,短期的些许噪音并不影响投资中国的长期价值。

FT中文网: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未来重点是什么?过往 “房子+高收益理财”的方法失灵,如何让财富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实现保值增值?

徐刚: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国居民财富管理的首要方式是以买房为主,然后才是买其他金融产品,而这些金融产品中,最主要的就是储蓄。有个数据:中国居民总资产大概550万亿人民币,其中68%集中在房地产,19%是储蓄,也就说过去20年居民基本上将买房视为主要的财富管理手段。但是最近几年,监管层不断强调房住不炒,这意味着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将逐渐弱化。那么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如果不能买房,那应该投资什么?

实际上中国居民的投资风险偏好是比较低的,在房产投资属性弱化情况下,他们迫切需要中低风险的资产来替代原有的房地产进行财富管理。但是,风险收益合理的中低风险资产却供应不足。正是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们才会主张投资者以基金再组合的方式投资,尽量将波动率调低,哪怕收益低一点,投资者也是能够接受的。

所以说,财富管理的本质并不是要盲目追求高收益,控制波动率才是第一位。而我们“创业”成立这家公司,目的就是希望推动基金再组合这个行业发展,将各种资产各种策略组合在一起,降低波动率,让这些金融产品能够成为居民替代房地产的财富管理手段。

FT中文网:私募FOF投资逻辑、范围是什么?


徐刚:我们的主要逻辑有三个:一是多资产,二是多策略,三是多管理人。所谓的多资产,即我们先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衍生品、海外资产、另类资产、不动产基金(Reits)等资产上进行分散组合。其次,每个大类资产内部又有不同的策略,其三则在每种策略下再找优秀的管理人。

中国境内FOF供应量(公募、私募、券商资管)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仅占30万亿证券类基金规模的1%。2021年底为资管新规的过渡截止期,大量实际投资于非标债权的资金将面临再配置的问题,如果有部分资金量转入到以大类资产配置为主要策略的主动式FOF,则相关基金规模会相当可观。此外,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同行参与到FOF领域中,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有竞争并不是坏事,而且现在我们的主要竞争实际上来自于单一策略的金融产品,而FOF这个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大家都是“同盟军”。

FT中文网:在中国股市牛市环境下,FOF基金似乎无法超越股票型基金,如何平衡FOF收益与成本间的关系?FOF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


徐刚:FOF基金会根据投资者的收益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去设计资产配置方案。因此我们设计产品结构时会直接面对投资者,了解他们的具体诉求,并将其对应到与之风险收益特征匹配的方案中。

至于FOF适合的人群,我认为投资FOF没有门槛,不仅是高净值人群适合,大众投资者也适合,因为财富管理并不是富人的专属领域。当然,对金融投资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仍是需要每个投资者有一定了解的。